歷史建筑修繕保護設計與工程實施成功與否,與針對性明確的材料學檢測的水準高低密不可分。材料學的檢測目的有三個方面:
(1)查明材料劣化的特點與程度。劣化(Degradation)指材料的機械物理性能與其初始狀態比較時發生衰減,而風化(Weathering deterioration)一般指材料在視覺上已經發生明顯的損壞。
(2)查明材料劣化、風化的機理。
(3)為修繕保護工程的技術設計、質量控制與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。
因此,在一個科學系統的修繕保護工程中,材料學的檢測既需要在修繕設計之前完成,更需要在工程實施及結束后對照設計的技術指標進行復檢,以確定工程質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。
為了完成歷史建筑材料的勘察、病害診斷以及保護技術的研究、教學、培訓及國際交流等工作,2008年5月,同濟大學成立了“歷史建筑保護技術實驗室,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Laboratory”,為中國建筑類院校中的歷史建筑保護技術實驗室,是“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(同濟大學)教育部重點實驗室”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歷史建筑保護技術實驗室擁有包括體視顯微鏡(材料分析)、多功能試驗機、耐候試驗箱、鉆入阻力儀(測磚石木強度)、光照溫濕度及淋雨一體式試驗箱、離子色譜儀IC(磚石材料病理診斷)、無損微波測濕儀、熱紅外成像儀、立體顯微鏡(含原裝材料分析及攝像系列軟件)等30余臺儀器設備。能夠完成:歷史建筑材料檢測;歷史建筑材料病理學診斷;傳統材料與低技術研究;歷史建筑修繕的高技術研究;修繕材料與工藝研究;歷史建筑材料耐久性修繕研究;應用建筑物理學、應用建筑化學研究等等。
中試基地擁有反應釜、高速分散機、雙螺旋錐形混合機、破碎磨粉機、振動篩分機、干燥箱等設備,可直接將本實驗室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,服務社會。